close

  APEC會議期間,北京天氣晴好,不少市民走出戶外呼吸新鮮空氣,人們在公園唱歌跳舞,盡情欣賞秋天的美景。(11月17日《人民日報》)
  10月還是重度霧霾,而且不止一次,可到了11月APEC會議舉辦期間,北京天空格外湛藍,這可謂是中國治霾的奇跡。據中國環境監測總站數據顯示,除了11月4日空氣質量指數(AQI)為輕度污染外,11月1日至12日,北京空氣質量均為優良級別。而11月7日至12日正值APEC會期,於是人們便給這樣的藍天,起了一個“APEC藍”的別名。
  前幾天,北京市委書記郭金龍在2014年APEC會議服務保障工作總結大會上說:“APEC會議在北京舉行,極大地推動了首都各方面工作,讓我們下更大決心調整產業結構、保護生態環境、加強城市治理,促進了一些難點問題的解決,收穫了‘APEC藍’,找到了全社會治理‘城市病’的最大公約數。”——最大公約數,這是一個恰如其分的評價。
  人類要發展,必然要生產,可生產就會有污染的發生;在污染處理技術水平很低的時候,更是如此。同樣,人類總是追逐生活的幸福,希望行有車食有肉。但汽車大量涌上公路,不僅帶來了交通堵塞,還帶來了尾氣污染,給霧霾當了幫凶。那些不該走上餐桌的動物死於屠戮,也會破壞生態平衡。這就是生活的法則,這就是現實的矛盾。可仔細想想,人類發展生產,到底目的何在,不就是為了生活的舒適?當發展給人類健康帶來巨大危害的時候,那樣的發展意義何在?
  因此,人們必須找到一個最佳平衡點,既能滿足生存需要,也不危害身心健康,讓社會各種利益協調起來;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,找到各種訴求的“最大公約數”。“APEC藍”,無疑就是這種協調的一個生動的例證。
  除此,“APEC藍”還是一個富含啟迪的成果,它至少告訴我們:其一,治霾不是一家一戶的事情,需要整個社會的聯動才能實現既定的目標。據報道,為了做好會議保障,僅河北就有2000多家企業臨時停產、1900多家企業限產、1700多處工地停工。沒有區域的一級應急和停產、限產步調一致,車輛限號步調一致,根本不會出現北京一連串的藍天。其二,治霾需要剛性執法,因為總有人不以為然,繼之出現落實不力。聯動期間,河南安陽市市長馬林青被環保部約談,石家莊24名官員因空氣質量保障不力被處分,多名問題企業負責人被拘留。這樣的執法力度,就為聯防聯控奠定了基礎。其三也是最大的,那就是“APEC藍”堅定了民眾治霾的信心。它告訴我們,霧霾不是不治之症,只要下定決心、措施得當,就能進行卓有成效的治理。而同樣的邏輯就是,只要決心下定、方法適合,“APEC藍”也能夠保持下去。這,正是北京和全國人民的期盼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zdcgesnxmmdwb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